赵婧 蓝天杯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四年级 三顾茅庐
昆山市千灯镇炎武小学 赵婧 215343
[教材简解]
《三顾茅庐》改编至著名古典小说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中的第三十七回“司马徽再荐名士 刘玄德三顾草庐”的内容。课文反映了刘备的胸怀大志,同时体现出诸葛亮的雄才大略。
“人物是小说的灵魂”,本文在刻画人物上沿袭了小说的特点:一是细节描写,通过刻画刘备的动作、语言、神态等,表现出刘备访求贤才的虔诚;二是借助环境描写来表现诸葛亮等待机会实现自己远大志向。
[目标预设]
知识与能力:初步读懂课文,学会本课生字词。
过程与方法:品字品文,初步理解课文内容,并借助层次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依托文体特征,多层次品读环境描写,体会诸葛亮志存高远的品质。
[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在品字品文中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难点:从环境描写中体会诸葛亮的志存高远的品质。
[设计理念]
学生比较喜欢三国的故事和人物,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采取讲学结合,以学为主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加强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水平。
[设计思路]
引导学生突破三大关:第一关突破学生对基础的生字词的理解;第二关是通过各种方式激发学生反复读课文,让学生走进故事,走近人物;第三关把握情感,抓住故事性文章的特点,沿着刘备请诸葛亮的“诚心诚意”这一主线展开教学,深入文本,升华主题。
[教学过程]
一、简介出处,导入新课
1.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新的课文,这篇课文时根据我国著名古典小说《三国演义》中的第三十七回“司马徽再荐名士 刘玄德三顾草庐”的内容改编的。
2.板书课题《三顾茅庐》,指名读。
二、分析“字源”,解题感知
1.从字源入手,理解“顾”。
板书篆书:
边板书边讲解:在古代,这个字是这样写的,左边的部分像什么?这个部分就叫做“雇”,是一只鸟,一只候鸟。右边的“页”在古代表示人,你看他的头很大。古时候,农民们看到了候鸟回来后,就开始农耕。这个字的本意是“雇”回头看的意思。所以,“顾”字一直包含着“看”的意思。
2.你接触过哪些含有“顾”的词语当中的“顾”是表示“看”的?
3.提问:写好这个字需要注意些什么?示范写“顾”字。
4.出示“顾”字的三种解释:①看;②照顾;③拜访。
浏览课文,思考:“三顾茅庐”中的“顾”应该选择哪个解释?
5.学生交流自己收集的相关历史背景。
[设计意图]历史背景是学生课前预习收集的,所以只要引导交流就可以,而理解“顾”就有助于培养学生深究字义的兴趣,也有利于引出下文的“拜访”。
三、偱“理”读文,引导概括
1.自由读文:读准生字,读通句子,试着用上“拜访”这个词语概括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紧扣“拜访”:评价引导中学会概括,交流对话中学会“词”、“文”。
问题1:谁拜访谁?刘备拜访诸葛亮。
讲解“诸葛”为复姓。补充复姓:欧阳、太史、端木、上官……
问题2:为什么去拜访?
读准词组,体验“拜访”之礼:
下马步行 轻轻敲门 恭恭敬敬 半晌工夫 一个时辰
问题3:到哪里去拜访?
(1)学生简介收集材料:“隆中”。
(2)读词组,品味“隆中”的独特风景。
蜿蜒起伏的山冈 疏疏朗朗的松林
清澈见底的溪流 青翠欲滴的竹林
(3)读一段文字,把对词组的品味放到文字中赏读。
出示语句:他们来到隆中,只见那里的山冈蜿蜒起伏,好像一条等待时机腾飞的卧龙。冈前几片松林疏疏朗朗,潺潺的溪流清澈见底,茂密的竹林青翠欲滴,景色秀丽宜人。
问题4:拜访结果如何?
(1)读到“我得到诸葛亮,就像鱼儿得到了水一样。”你想到那个词语?
(2)读词语,体会“如鱼得水”般的快乐。
讨论 策略 三分天下 群雄纷争 最后取胜 茅塞顿开
3.让学生再次完整的概括课文。
[设计意图] 突出了第一课时需要学习生字新词,学会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理解课文的部分内容,形成一个阅读话题。教学内容繁多,容易造成散乱的格局。第一课时中字词教学的特征最为明显,因此,我构建了“顺字学文”的框架,对教学内容进行有机整合。
四、品“字”入境,境中识人
1.品味“茅”
①诸葛亮居住于隆中的茅庐之中,何为“茅庐”?找一找文中和“茅庐”意思相近的词。
②试着想一想“草堂”是怎样的?
③补充解释:草堂,常指隐者所居的简陋茅屋.。
2.品味环境
出示语句:他们来到隆中,只见那里的山冈蜿蜒起伏,好像一条等待时机腾飞的卧龙。冈前几片松林疏疏朗朗,潺潺的溪流清澈见底,茂密的竹林青翠欲滴,景色秀丽宜人。
(1)一读:品味“秀丽”。
①理解“宜”。交流中梳理出“宜”就是适合的意思。
②在能体现秀丽宜人的词语下面做上记号。
③交流对词语的理解。重点交流:“疏疏朗朗”和“青翠欲滴”
(2)二读:品味结构
①教师引读:松林——(疏疏朗朗),溪流——(清澈见底),竹林——(青翠欲滴),还有那山冈——(蜿蜒起伏)
②通过跟老师的诵读,你发现什么了?这样写给你怎样的感受?
③将你的感受带到语句中再次品味。
(3)三读:品味安静
①品读这疏朗的松林,这潺潺的流水,这翠色的竹林,你读出了一种怎样的感觉?
②指导学生朗读出安静的感觉。
(4)四读:品味“志远”
①出示:“宁静致远”和“非淡泊无以明志, 非宁静无以致远。”
“宁静致远”这个词就出自于诸葛亮的《诫子书》。全句是“非淡泊无以明志, 非宁静无以致远。”意思是说:不把眼前的名利看得轻淡就不会有明确的志向,不能平静安详全神贯注地学习就不能实现远大的目标。
②读读这段话,你能发现暗藏的表现诸葛亮的志向句子吗?
③引导讨论为什么叫等待腾飞的“卧龙”?
4.品“字”明文。
①同学们,小说中的环境描写往往是点睛之笔,在不经意间便渲染了人物的内心世界,拿出我们钢笔,让我们在静静的书写中,品味这段文字的精妙所在。
②出示书写要求:行款整齐 大小匀称 字放中间 四边留空
③教师按照书要求进行点评,并引导学生按要求进行检查。
[设计意图] 小说的环境描写,往往被沦为第二课时教学的“鸡肋”,因此我将此内容作为了第一课时的阅读话题。通过多层次的品读环境描写,引导学生从环境处初步读懂诸葛亮,同时感悟小说的写作特点。
五、顺“字”而行,留下话题
通过字词的赏析,对环境的品读,我们对诸葛亮有了了解,如此一个志存高远的人,终于等到了识才之人的“拜访”,终被刘备的诚心感动,课文又是如何去写出刘备的那种爱才,惜才,诚心诚意的呢?下节课,我们将在小说中了解刘备其人,并进一步认识诸葛亮。
六、布置作业,细节识人
再读课文,找出文中与刘备有关的细节描写,总结刘备的人物特点。
七、板书设计
刘备 ——拜访—— 诸葛亮
环境 志存高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