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鸿 《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网站首页    部门科室    教科室    教师论文    张鸿 《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送审地区(市、区)

昆山市

送审学校

千灯镇

炎武小学

 

张鸿

  

中小学二级教师

  

609904857@qq.com

   

159501647490

论文或教育  小故事

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陶研论文——

教改


稿  (以下为论文正文)

新课程强调,教学不只是教师教学生学的过程,更是师生互动,积极交往,共同发展的过程。基于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果教师只是负责教,学生负责学,教学就形成对学生单向的培养活动。教也走向了其反面,最终成为遏制学的力量。数学课堂应该“活”起来,以多样性,丰富性为前提,这样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才得到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才得到提高。

   善于组织数学活动,激发学生思维发展

  在一节数学课上,如果老师讲或做得过多,那么学生可能只是个听众,失去亲身经历的机会,学生的主体地位也很难体现出来。课堂是诱发学生思维的源头,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组织一些数学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数学,掌握新的数学知识。例如,在教学“三角形的面积”这一课时,教师先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让小组的同学用自己准备的三角形来拼成所学过的图形。这样,每个小组很快进入你帮我,我帮你的拼图活动中。趁着学生的热情,师问:“你们各拼成什么图形?每个三角形跟你们所拼成的图形有什么关系?”同学们一下子沸腾起来,纷纷说出自己的看法。

  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使学生在活动中领悟到了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方法。把学生置之主体地位,把学习数学知识转化为数学活动,使学生学得轻松,学得快乐,既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二、让学生自觉参与教学过程,激发学习动机

  教师教学的对象是人,是充满情感和个性差异,富有智能潜力的活生生的人。如果仅仅是教师教,学习者往往得不到发展。在教学过程中,只有让学习者积极参与,成为学习的主人,才能激发学习的动机,从而得到自我发展。


1.设计问题,诱发学生参与解决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发挥创造性,结合学生认知特点,设计富有探索性和开放性的问题,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例如,教完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计算后,我设计一道开放题:“谁能较准确地求出自己手中榕树叶的面积?”(课前师已让学生准备树叶)有的学生困惑:这样的图形那能求啊。这时,我鼓励他们:只要用心思考,会有办法的。经过小组之间相互探索,学生得出不同的解决方法:有的同学剪成几块,然后拼成正方形,或有的拼成长方形,三角形等。这样的活动,使学生在认识一些简单的平面图面积计算上,再学会一些较复杂的平面图面积计算。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又能形成初步的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实践操作,促进学习兴趣

  如果仅仅是教师教,学生学,容易使学生厌学,教学效果会很差。有时教师要注意发挥学生的特点和长处让学生亲自动手做一做,画一画,分一分等,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高,教学效果也好。如教学“动物乐园”时,可以设计一幅各种动物欢乐集会的投影画面,画面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数学信息:6只小白兔,3匹小马,6只小绵羊,5只小鸟,2只小猴。先让学生观察认识画面内容,再引导小组合作,数一数各种动物的只数,并进行分类统计,让学生在组内任意选两种进行比较,初步感知比较动物多少的方法。接着给学生图片,小棒等,让学生动手摆一摆,比一比,并联系实际说一说。这样的学习活动,能使静态的知识过程化,数学学习活动化,学生学习的兴趣很大,既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又逐步培养了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使数学课堂走向生活化

  在平时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学生在解决书中问题时非常顺利,可是要解决生活中的问题,那就难了。这就说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分把知识“纯粹”化,而忽略了知识与生活的关系。这样的教育是不算成功的。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它更离不开生活,只有让数学学习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再加之与生活紧密联系,才能真正掌握数学知识。

1.在生活实例中理解数学概念

  当学生基本掌握概念的含义后,为了丰富知识的外延促进理解,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一些具体的生活实例,通过比较,分析,综合,概括等思维活动和手段,帮助学生构建正确,


清晰的知识框架。例如,在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时,教师可以出示一大堆实物,让学生找出那些是长方体或正方体,再想一想,在我们周围或家里有哪些是长方体或正方体。这样,通过多种实例,学生获得的感性材料就充分,形成的表象也鲜明,对于概念本质属性的理解和概括也更明朗。

  2.让学生走向现实生活,做到学以至用

在教材中或课外练习上,往往存在一些人为编造的离学生生活现实较远的教材,如印刷,机械厂等。如果长期这样训练,会使学生思维得不到很好发展,而新的教学大纲指出,学习数学的目的在于用所学到的数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问题。因此,在教学中,每学到一个新的知识,教师就要鼓励和引导学生进入实际生活,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做到学以至用。如,教学完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去测量学校篮球场或排球场等场地的面积;教完求平均数应用题后,教师可以要求学生通过社会调查,收集数据和整理数据来了解某家,某厂或某单位日常生活的用水,用电的平均费用,算算班上每次考试的平均成绩等等。

四、创设学生喜欢的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先学”

“先学”不是让学生泛泛地、单纯地看书,而是在教师指导下自学。首先是提出学习目标,并提出自学要求。进行学前指导后,让学生带着问题在规定的时间内自学相关的内容,完成检测练习。自学的形式多种多样、灵活多变,可以是看例题、读课文、看注释、做实验、发现疑难作记号、做与例题类似的习题等等。在学生自学时,教师巡视,发现问题记下来,但不发表意见,不干扰学生自学。留前置作业,进行有效预习,是引导学生“先学”的有效办法。设计前置作业,首先教师要熟知教材的重、难点,其次要给学生指明预习的方向,使学生围绕几个有梯度的问题展开学习。问题设计应简洁明了,一般都是由易到难,问题要少而精,避免过多,增加学生的课业负担。 

如,教学“鸡兔同笼”时,教师设计了这样的前置作业:1.“雉”字的含义是什么 2.怎样理解“鸡兔同笼”?3.你还了解到哪些相关信息?4.从题目中你能找到哪些已知条件? 5.书中介绍了几种方法?你学会了哪几种方法?6.自学中你有什么困惑?通过以上几个问题的引导,学生们的学习目的很明确,学习方向很清晰。这几个问题的设计,考虑到了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现有的学习能力,是在学生自学学习能力范围之内的,此时的预习已不再是盲目的自由活动。 

  

总之,新课程的课堂教学不再是一个封闭系统,不再局限于书本知识,而应强调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开放地纳入直接经验和弹性灵活的成分,教学目标必须潜在和开放地接纳始料未及的体验,不能以活人围着死的书本转,要鼓励师生互动中的即兴创造,超越目标预定的要求。让课堂“”起来,就能让学生和教师能找回那丢失已久的“自我”,构建起丰富的精神生活,享受生命生长的快乐。




2020年7月15日 12:55
浏览量:0

师生园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