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菁《“教、学、做合一”,让科学课堂“活”起来》
送审地区(市、区) | 昆山市 | 送审学校 | 千灯镇炎武小学 | 作 者 | 沈菁 |
职 称 | 中小学二级教师 | 邮 箱 | 760905698@qq.com | 联 系 电 话 | 13812975124 |
论文(教案)课题名称 | “教、学、做合一”,让科学课堂“活”起来 | 科 目 分 类 | 陶研论文—— 教改 |
注:本表由作者自填。
注意:1、论文、小故事科目分类要填正确(参见以下科目分类)。
2、单位名称一定要写明所在市、区。字迹要清楚。
3、严禁抄袭。
科目分类:陶研论文—教改;教育小故事—其他
“教、学、做合一”,让科学课堂“活”起来
【摘要】随着小学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教学越来越注重基于现实,注重与生活的联系。学习陶行知先生对的教育理念,为今天的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陶行知先生的“教学做合一”是教学理论的精髓,是生活教育理论的方法论,也是其教学论,它以实际生活为落脚点,突出“做”为中心。在小学科学课程中践行陶先生的教学理念,对促进科学课程发展有着重大作用。
【关键词】陶行知教育思想;小学科学;教学做合一
陶行知先生说过:“活的人才教育,不是灌输知识,而是将开发文化宝库的钥匙,尽我们知道的交给学生。”[1]小学科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是一门启动学生大脑、双手、眼睛和嘴巴的学科。在新课程理念的倡导下,科学课程使课堂充满了激情与活力,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发挥。陶行知先生的理念在当下依然深入人心,在工作中我也常常用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念观察、反思着身边各种教学行为。
一、让生命回归科学课堂
《小学科学新课程标准》提出:“这门课程将细心呵护儿童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求知欲,引领他们学习与周围世界有关的科学知识, 帮助他们体验科学活动的过程和方法,使学生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乐于与人合作,与环境和谐共存。”所以当下,我们需要构建一个真正为了学生的生命化课堂,让学生的天性得到发展,让学生的潜能得到激发。
我们在课堂教学中需要更精彩更生活化生命化的导入及教授过程。例如,我听过《我们周围的空气》这一课中的一个教学片断,它是这样导入的:
教师播放音频:你们听,这是什么声音?生:(仔细听)风声。
师:有人见过风吗?我们都不曾亲眼看见它。但当树枝摇曳时,风正从我身边走过,当长发飘起时,风正与我擦肩而过……
多么美的导入啊,一下子将人带入了自然的环境中,让学生从中知道了空气的流动,在这样富有诗意的情境下,学生的眼前就变得生动而具体了,我们概念里的空气似乎就活了起来,让学生迫不及待地去感受。是呀,我们通常都是将科学的理性认识强加给学生,这样学生听起来是比较枯燥的,并且不易理解的,而对他们生活中时时刻刻围绕着他们的现象加上了艺术化的渲染加以巧妙地引导,让学生在以知识为媒介的对话中体验情感、分享智慧。
二、让自由唤醒科学课堂
科学二字在孩子眼中是比较神秘又高深的,学生对科学会感到好奇,会有去探索的冲动。但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为了让自己的课堂能循规蹈矩按着自己的设想完成课程,避免出现课堂意外,往往会忽视学生的自主发现和质疑,渐渐地让学生失去自主思考的能力。
质疑问难是创新的起点。陶行知先生说过:“学贵知疑,大疑则大进,小疑则小进,不疑则不进”,“这个疑字我当重用它”。陶行知先生认为,有了疑难,就是成功了一半,疑难是创造之师,是学生追求真理、创造的内驱动力。[2]只有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才能够在此基础上思考和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在教学中要经常启发学生多问几个为什么,大胆提出问题。在科学课的教学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在课的一开始就让学生提出,也可以在观察的过程中学生质疑,也可以让学生在课后质疑。在教学中,教师的讲解应是对学生思路的开拓,对学习方法指导要恰当,不能越俎代庖,让学生产生依赖思想,限制其创造思维的展开。通过质疑问难,可以有效地诱导和调动学生的创新思维活动。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学会设疑寻异,这是思维火花的起点。我们应当为学生提供可以直接参与的各种科学探究活动,让学生自由活动、自由质疑、自主探究。
三、让思维激活科学课堂
陶行知先生有“六大解放”理论:解放学生的头脑,让思想不断突破与创新;解放学生的眼睛,学会全面地看问题,学会在比较中看问题,学会透过现象看问题;解放学生的嘴巴,使他们能说会道;解放学生的双手,让他们放开手脚去干;解放学生的时间,让学生能够学点自己要学的问题,做一些自己想做的事情;解放学生的空间,不仅仅在课堂上学习,更要走出课堂到大自然中去获取更丰富的知识。学生若是各个器官能够得到解放,必然能够动手操作,丰富知识面,拓宽视野。
人的思维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不断积累、生成的过程。教学时,思维常常活跃于学生的各种观点中,相互间碰撞,然后修正和丰富,继而完善和深化。作为教师,我们要为学生提供时间空间,解放他们的各个器官,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学会大胆交流分析,让学生的思维活跃飞扬起来。
陶行知先生说:“我们发现了儿童有创造力,认识了儿童有创造力,就必须进一步把儿童的创造力解放出来。”解放学生创造力,引发学生思考,让学生发散思维,令其发挥潜能。在科学实验教学中,要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小学生思维的火花,让他们大胆、主动地去设想质疑。小学科学内容为发展小学生的思维能力提供了大量的素材,作为小学科学老师应该在深钻教材的过程中,更好地挖掘教材中的各个因素,培养小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在课堂教学中让小学生有更多畅所欲言的机会。小学生的畅所欲言,正是小学生创新思维的结果。
实验能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通过有效的实验启发性,努力将实验过程中出现的现象或结果去激励学生思考、分析。小学科学课中有许多实验具有一定的新颖性和趣味性,不少内容又具有极强的启发性,如“液体的热胀冷缩”、“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等,这些实验本身所呈现的新奇现象会吸引学生去认真观察和动手实践,同时也会使学生产生积极主动地去思索和探究的欲望。对于高年级的学生可引导学生自己设计实验,调动学生动手、动脑的积极性。在强化实验启发性的同时,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通过启发引导、点拨指导,在降低思维难度的基础上,给予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在动手实验的过程中,也就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创新能力也是一种精神状态,一种综合素质,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灵魂,从小激发小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创新思维、创造创新能力,是科学教学追求的目标。[3]
4. 让“教学做”塑造科学课堂
陶行知先生提出“教学做合一”,“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学”、“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先生须一面教一面学”。认为好的老师不是教书,也不是教学生,而是教学生学。
在科学教学中,有一部分内容是观察,观察既包括对自然现象的观察,也包括对教师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中现象的观察,[4]这种观察都应该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观察,这就有赖于学生观察与思考的有机结合。对学生用眼睛所看到的现象用心去思考,又要在用心思考的基础上指导眼睛有目的有重点地观察。例如在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动物的生命周期》这一单元中涉及到的养蚕,如果只是粗浅地看,就不能发现蚕宝宝在它一生几个阶段中每个细微的变化,不会对其变化有深入的了解。要指导学生用心观察,确立观察目标,比如说:蚕的一生经历了哪些变化?蚕的身体发生了哪些变化?它是怎么蜕皮的?是什么时候开始吐丝的?茧里面的蚕是什么样子的……确立了有目的、有重点的观察目标后,学生在实践中就会观察得很细。
陶行知先生说过:“科学实验要从小做起。”科学课的学科特点就是实验教学。而科学实验是学生获取科学知识,发展科学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学生所从事的学习活动,其本质就是让学生“动手做”。[5]“教学做合一”,所谓“做”,陶先生强调“注重实践”。教师也要“做”,例如做一些科学课的自制教具,老师示范,坚持“在做上教”,通过多样的科技活动,为学生创设新的学习环境,开拓新的学习途径。学生在“做”上学,学生的“做”是学做、是模仿。仅仅是实践还不够,还必须思考、分析,才能产生新价值,得出科学的结论。
“教学做合一”是以“做”为核心,陶行知先生说:“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学生只有通过自己亲身经历过知识的发现过程,才能真正的掌握吸收知识并运用知识。听说的会忘,看见的或许能领会,然而做过了,那就理解了,只有在亲历知识的发现探索过程中,学生才会将知识感悟内化,在这一过程中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激发学习科学的兴趣。
在“做上学”,培养学生探究能力,还应当要设计一些有趣的科学实验活动来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要拓展实验的内容,选择学生生活实践密不可分的小实验或配合课堂教学的系列实验或补充实验,或有趣味的和新颖的实验等。其次是拓展实验的空间,将实验由课堂向课外、教室向家庭、学校向社会延伸,[6]其形式有课外兴趣小组活动,开放实验室等。不同层次、不同需要的学生自主发展,并在宽松自如的氛围中积极自主地进行动手实践,这样学生的创新火花或许就被点燃了,才能自主去实验、去创新。
教学做紧密结合,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还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实践习惯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当然,科学课堂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有很多,作为教师,我们应当不断更新教育观念,以陶行知先生的理论为指导思想,引导学生手脑并用,学会过硬的技能,使学生的素质全面发展,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有用人才。
[1] 【参考文献】
[] 周明.贯彻陶行知教育思想,优化课堂教学[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3,(04)
[2] [] 黄乃明.陶行知教育思想在小学教育教学中的运用[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1,(33)
[3] [] 苏伟.在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J].中国校园导刊:教育版,2011,(04)
[4] [] 邬继军."教学做合一"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科技教育,2010,(07)
[5] [] 于军存.小学科学实验教学初探[J].散文百家·教育百家,2013,(10)
[6] [] 王定忠.发挥创新潜能 抓好实验教学[J].中小学实验与装备,20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