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万里《 责任在体育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渗透》
责任在体育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渗透
摘要: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常遇到教师倾囊而授,学生无意接受的情景,该问题一直困扰着体育教师。本文结合体育课堂教学的几个关键环节,针对学生的需求,运用生理学、心理学等原理,渗透体育教学的技巧,巧妙运用“责任”的教学艺术,给学生留下自主的空间、反思的时间、成功的条件,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催生情感体验,让学生在宽松的教学环境中主动接受知识与技能。
关键词:责任 体育课堂 渗透
固守完整并不是真正的完美,这也让我联想到体育课堂教学存在的顽疾:有的教师课堂设计单板,缺少灵活多变;有的教师满堂讲解,学生却鲜有笑声;有的教师示范标准,学生却一头雾水。这都是缺乏教学艺术而带来的困扰,教师课堂的教学艺术在教学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教学应以学生为中心,诱导学生主动学习、自我学习。我们结合教学实践,在平时课堂教学中巧妙的运用“责任”艺术,有时会事半功倍。
一、“责任”的课堂设计,为完美留下空间。
教案设计可以单一,课堂教学必须多样。教学设计是根据教学对象和教学目标,将教学各要素有序并优化的安排,形成教学方案的过程。体育课堂充满了变数,是一个动态的过程,由于其课堂的特殊性,也决定了教学中再精心设计的预案都有可能出现偏差,课堂的细节也充满了未知。体育课堂教学中,由于技能教学的表现需运动能力的支撑,外在表现也会受到学生的性格、感受、心理等因素的影响,从而导致课堂设计、内容、假设等偏离目标。学生运动技能教学中对预定动作的学习和掌握也会出现较大的偏差,教师需根据实际情况不断调整。
案例:某教师任教六年级,根据学情分析,该班在五年级已学过篮球传接球内容,而前一次教学内容为篮球传接球能力提升,本次为第二课次,教学目标为30%左右学生熟练掌握四角传接球动作要领,全体男生均能基本完成传接球动作要领。经过教学示范,本班学生领悟能力较好,练习数次后进入连贯的传接球阶段,教学设计规定该练习将持续3/4练习强度与密度,然而在练习中发现个别学生的机体感受能力较差,传接球过程中失误频现,学生相互埋怨,直接影响整体学生的练习强度,教师根据实际情况立刻采取分层教学法,分成甲组与乙组,甲组技能水平较好,采用两球同时传接球练习,增加了练习强度,也增加了学生的娱乐性。乙组受个人运动能力的制约,篮球基本技术较弱,用一个球练习,由于运动能力的原因,其强度与密度跟甲组相差不多,同样达到了教学目标的要求。
灵活的课堂教学需要在教学总目标的指导下根据课堂实际灵活调整与补“白”,这符合体育教学的科学规律。故教师在教学设计时,不要过于注重繁文缛节,不妨粗犷疏略些,给体育课堂中灵活多变的教学留下一定的空间,在教学中根据学生实情,不断调整与完善,更加符合学生的实际需求。这样既能保证课堂教学不偏离教学目标与主题,又能保证课堂教学的“开放”与“灵活”,促进学生自主、个性的完成课堂学习。
二、课堂探究与启发,应是无声胜有声。
“让学生动起来,却看不见老师过多的自我痕迹,课堂行云流水,行的是学生的‘云’,流的是学生的‘水’,而不是教师自身的‘云’和‘水’。”入境才能生趣,教师通过语言的感染,启发学生思维,做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传统的观念认为教师讲的越清楚越好,但体育教学倡导启发式教学、精讲多练,自我体悟。在教学中,适当“责任”的教学导入,不急于告知答案,才能引发学生主动寻找答案。
案例:某堂实心球新授课教学导入时,对学生掷实心球发力姿势没有硬性的规定,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设定远度目标,学生根据各自经验进行正面掷远练习,让学生采用多种方式进行尝试,让学生关于掷远的发力、远度进行自我感悟,再选择一种自认为投掷最远的方式进行练习,学生踊跃尝试着,兴致也很高。集中讲解后,第三次组织练习,利用规定的方式进行教学,绝大多数学生明显感觉用力与远度有变化。最后进行分析与讲解,让学生理解为什么标准动作是更有利于投掷远度,在学生有了失败的经历后,有了自我的体验,有利教学顺利开展。
“缺失”的标准动作讲解,让学生进行了不同尝试,良好的运动感受胜过一切讲解。“责任”的讲解与满堂灌的讲解不同之处在于增进了学生体育课堂主动反馈,利用自身的体悟,直接支持了教师的教学观点,学生不是听要求,而是尝试着去做,失败中找经验。叶圣陶先生曾说:“教师的作用不在于给予,而在于引导,如此才可领悟之源广开,纯熟之功弥深。”也是说教师在课堂中不宜满堂灌,少讲多练也是体育教学的特点,“责任”的讲解有利激发学生主动去质疑、理解与消化。
三、渐进完成促完整,复杂动作简单化。
当学生面对复杂的体育技术动作,往往会出现畏难情绪,甚至产生抵触,高年级学生由于年龄的特点,对于完成没有把握的技术动作往往容易产生焦虑、紧张,为避免出丑而不愿意尝试新的练习。将动作分解成相对简单的动作,与整套动作而言,每一步虽然是不完整、是责任的,但对学生在练习中相对容易掌握。学生只有面对简单的动作,才会去做,才会去尝试,老师有意利用学生对整体目标动作的认知“责任”,从而提升学生练习的信心,单个动作逐个击。
案例:在一次公开展示课中,A教师新授跨越式跳高技能动作,该动作需要身体的良好协调及一定的下肢力量支撑。如讲解动作、示范要领,直接让学生练习完整动作,势必造成学生畏难情绪,动作掌握具有一定难度。该教师巧妙的运用红黄牌作为辅助练习工具,要求学生助跑路线连续踩黄牌(助跑角度),然后起跳点踩红牌(确定起跳点),面对简单的动作要求,学生容易完成,多次练习掌握技术要领后,加入助跑,完整的跨越式跳高动作就呈现在学生面前,老师“缺失”的动作规定,正是运用“责任”艺术,克服了学生学习跳高的焦虑和恐惧,复杂事物简单化,也增强了练习密度与强度。
在体育教学中,把技术动作分解教学,正是利用完整动作分解成各类简单动作,这些动作对于整体是“责任”的,对于学生是完整的,将复杂的动作简单化,以完成单个动作为目标,降低要求与难度,无须过多的说教,已在潜移默化中加深了动作的理解,让学生更易接受,也避免学生面对复杂的技术动作出现畏难、退缩等问题的发生。
四、教学收尾留“缺口”,创造课外一片天。
俗话说:“编筐编篓,重在收口”。体育课堂教学也是如此,好的开端必须有好的结尾相得益彰。体育课堂教学包括对技能动作的运动原理和技能要求进行分析总结,进而延伸至课堂外的锻炼要求。众所周知,体育锻炼是要经过长期的运动坚持才能对身体机能有所改善,体育课堂的教学只是学生进行体育运动时,运动技能的浅显掌握与运用,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与练习,才能促成学生终身体育意识,体现体育课堂教学的意义。
案例:某节行进间上篮教学课共进行了两个部分,第一部分:行进间技能动作练习,第二部分:结合技能动作的“课课练”素质练习。总结阶段提问了行进间上篮技能有哪些力量素质可以提升动作稳定性与美观度?播放视频观看行进间上篮在比赛中运用情况如何?哪些队员是你最欣赏的?行进间上篮是否还有多种方式?在日常篮球运动中,能否尝试使用其他行进间投篮方式?
课堂教学是有限的,课堂外时间是自己可以主导的,让“责任”的课堂练习时间衍生到课外广阔的空间与时间。让“缺失”的时间留给课外,也是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良好习惯的关键,这种课堂的延伸也应以兴趣为导向,以学生为本,把技能的提升留给学生课外的时间,也让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不断尝试、不断练习。
巧妙运用教学艺术是体育教学成功的关键,“责任”的教学艺术不是漫不经心的、随意无序的缺失,而是为实现高效课堂的一种探索与思考,利用各种教学手段,让学生主动学习。“责任”是另一种完善,能够给人留下思维的空间,为学生自主发展留下空间。教学因“责任”而精彩,学习因“责任”而圆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