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诞华 《深入阅读,探寻文本中的责任意识》

网站首页    部门科室    教科室    课题研究    陆诞华 《深入阅读,探寻文本中的责任意识》


深入阅读,探寻文本中的责任意识

昆山市千灯镇炎武小学 陆诞华

摘 要: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提出,其背景基于现在社会上责任意识缺失的危机。而现在的小学生的确外向活泼、求知欲强。但大都在家里备受宠爱,自立意识较差,依赖性较强,缺乏对自己、对父母、对学校、对社会应有的责任感。 本文着重探讨从语文教材的有关内容上挖掘,培养学生责任意识。旨在深入文本,探索文本中的责任意识,增强学生对责任意识的体验和感悟,同时也要认识到培养学生责任意识的长期性和艰巨性。

关键词: 语文教学 深入阅读 责任意识

“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这句流传千年的古诗,反映了宋代陆游虽然地位低微,但是从未忘掉忧国忧民的责任,“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句亦是耳熟能详,虽然身处乱世,仅有绵薄之力,但仍然不能忘记华夏子孙的家国情怀。可见责任意识是中华民族优良传统之一,是一个人至关重要的人格品质。先贤的美好品质值得传承,作为今天的教育工作者,我们更加应该注重学生的责任感培养,不忘初心才能富强国家。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的基本性质定义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人文性”指出了语文课程对于学生思想情感熏陶的文化功能和课程所具有的人文学科的特点,就是要:“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语文教材一篇篇充满人性关怀的范文是我们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最佳载体。教师要深入挖掘文本的思想意义,充分发挥文本的育人功能,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对学生责任感的培养。

一、吃透教材挖掘德育资源

现行的小学语文课本中的很多课文都是对小学生进行教育的好教材,“责任感”的阳关无时无刻不照射着课堂。如手术台就是阵地一课中,白求恩医生作为一名外国医生在中国最危难的时刻却能挺身而出在齐会战斗中,白求恩医生在手术台旁连续工作六十九小时,这种无国界的奉献精神令人佩服。《司马光》一课,选取了司马光这样一个人物形象,小小孩童在危急时刻能够有这样的担当,不得不让人佩服《不懂就要问》一文通过讲述名人孙中山小时候的故事体现了人物从小对自己高要求——不懂就问的美好品质等等。这些文章,都以不同方式呈现不同人物的光辉形象,让学生感受课文人物的高尚品格和独特的人格魅力,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染和熏陶,增强对自己、对他人和社会的责任感。

二、利用课堂渗透责任教育

课堂教学是教育的主阵地、主渠道,学生的认知、情感、性格、意志时时都随着教育教学过程而产生变化,个性在迅速地发展。教师应该在以学生为本,充分尊重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前提下,把德育本身的目标与语文教材所蕴含的德育因素,自然有机地地结合起来,使德育内容在潜移默化的教学过程中,内化为学生个体的思想品德,使责任感培养达到“润物细无声”的境界和功效。

首先要培养学生的个人责任心。学习是学生的主要任务,从小把自己的学习与文本中的教育事例结合联系起来,才能培养学生的责任感,产生学习动力。如我不能失信一课中,讲述宋庆龄小时候因为跟好朋友小珍约好教她叠花篮,所以没能去她盼望已久的伯伯家。最终小珍却没有来,但是她却仍然没有不高兴,因为她觉得自己没有失信。贴近生活的事例,也是最好的教育,可以让学生们自己去讲讲自己的故事。再蜜蜂一课法布尔先生不人云亦云,为了验证蜜蜂有辨别方向的能力,他设计了实验方案,亲自和女儿一起做实验,最终发现蜜蜂靠的不是超长的记忆力,而是一种他无法解释的本能。法布尔实事求是,在科学方面能够做到严谨认真,可以让学生谈谈自己对人物的感受,让他们知道这种对待自我有着严格态度的人值得我们敬佩、学习。

其次要培养学生对他人、社会的责任心。通过课文的学习,促使学生在人与人交往中提高责任意识,规范自己的行为,懂得自己是社会的一员,要热爱、关心社会,培养学生社会意识和为社会服务的能力,从而学会在现代社会中“生存”并发展。

在语文教材中有许多这样的主人公,他们关爱同学,尊重师长,关爱他人,是教育学生的好榜样。例如在教学掌声时,我紧紧抓住许多值得讨论的问题:说说英子原本是个怎样的孩子?同学们对待英子的态度?英子的变化?最后应该留下的最大印象是什么?等等问题,从而体现了同学的关爱对英子的巨大影响,体会同学之间友好相处的重要,同学们可以说说同学的关爱还有哪些再如总也倒不了的老屋一文,我让学生充分自主阅读后,“生成”出更多有价值的话题,如:老屋的人物形象——关爱他人、乐于助人;我们该做一个怎样的人?等等的问题。还有比如《纸的发明》引导学生不断创新,为社会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等等。在我们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互动。我们应该抓住这个时机,在学生的教学活动中渗透责任感的培养。

三、注重实践,内化责任意识

我门生活永远离不开外部环境,对环境负责,就是对社会负责,也是对人类负责。如教学《海滨小镇这是一个美丽的小镇,无论是从海上、沙滩、庭院还是公园街道都是一篇祥和的气氛。学生在学习课文后就会发现这样的小镇是一个宜居的、十分美好的小镇,只有有了美好的环境才能有美好的生活由此慢慢引领学生珍视我们的生活环境,结合习近平主席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呼吁学生要精心地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之后联系下一次的口语交际“身边的‘小事’”,可以布置课后观察生活,了解人类对环境的破坏和保护,谈谈自己的看法,从而产生爱护环境的强烈责任感。还可以去发现并谈谈身边的其他一些“小事”,去引导他们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关爱他人,在能力范围内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好事。

当然,还可以通过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法治思维,正确履行公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在语文教材中编者设置了 “学会感恩”、“人无信不立”、“做一个负责任的人”、“青春随想”等一系列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在开展这些活动时,如果教师设计、引导得当,就是渗透责任教育的好时机。

其次是在习作教学中,也可以进行责任教育。文章是客观事物的反映,也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前人有“文以载道”之说,白居易言“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都在强调作文与现时生活的密切关系。只有培养了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对社会的关注,对民族国家的责任,才能真正去激活他们的思维,使之勇于开拓创新。比如习作“我有一个想法”,生活中有很多需要改进的问题。如果我们能积极表达就是在对生活负责,这样会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所以可以让学生们去观察生活,为生活动动脑筋。

新课程强调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因此,教师要注重学生间的合作,可以组成学习小组,通过开展活动,生生之间彼此尊重、理解以及宽容,进行信息交流、精神沟通、情感交融和智力互补。并将个人与集体有机融合,体会到了一份责任和责任的重要。

四、树立形象,进行榜样教育

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是学生生活中的一面镜子,是学生尊敬甚至是模仿的对象。因此,在日常教育教学中,老师对学生提出要求时自己也应该做到。比如:要求学生要爱护环境,教师就不能随便乱扔垃圾;要求学生树立良好形象,教师就不能衣冠不整;要求学生诚实守信,教师就要对学生坦诚相待,和睦相处。教师只有把自己负责尽责的一面真实地展现给学生学生才会在教师的影响下自觉形成尽责的品质。

教育是一方净土,在这里耕耘的教师如果能播种下学生对个人、家庭、社会、国家的责任,让“责任”在幼小的心灵中生根发芽,那么社会变得更加有爱,就会使生命焕发出独特的斑斓的光彩。

参考文献:

[1]杨福家.基于主题活动的思想品德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以"责任担当"素养为例[J].教学考试,2017(26);.

[2]王爱萍.文道统一,以文树责 ——浅谈语文教学中责任教育的几点思考[J].语言文学研究,2019年第5期;

3陈思坤.论学生责任教育的切入点与着力点J]. 教学与管理,2009( 3)

4]孟维杰,刘宏杰.浅谈现代教育中责任感及培养[J]. 松辽学刊2005(4)





师生园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