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雅 《培养责任意识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
培养责任意识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
昆山市千灯镇炎武小学 金雅
摘要:在小学科学教学工作中,加强意识的培养可以使学生形成爱思考的良好习惯,结合自身实际教学工作,在本文中探讨了培养学生责任意识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重要性,提出了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责任意识的策略方法。
关键词:小学科学 责任意识 教学作用
小学科学课开设以来,其教学目标中一直比较看中基础知识的传授,使学生思维不够活跃,未能将其作为有效培养学生能力的手段,影响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学生很少能主动地提出责任、积极地思考和解决责任。在新课改要求下, 探究学习已成为了小学科学课的最主要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使他们能产生提出责任的欲望,学会提出责任,已成为小学科学教学的基本要求。
一、当前小学科学教学责任意识培养的现状
责任教学可以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发挥已经得到了广大教师的认同,责任教学法也已经在各科目教学中积极的实施。但是我国现阶段小学科学教学责任意识的培养还存在一定的责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学生没有责任可问
由于学生知识面的局限以及学生惰性心理的约束,部分学生不能积极思考责任,没有责任可问,这严重抑制了学生责任意识的产生与发展。
2.学生不敢提问
部分教师因为担心学生提问影响课程的进度,课堂中严格按照教学计划进行教学,不给学生提问的机会,对于部分学生的提问也持否定的态度,这导致许多学生在课堂上不敢提问。
3.学生不善于提问
部分学生虽然思维比较活跃,但由于表达能力缺乏,提问的责任往往是词不达意,教师不明白。还有的学生担心“问不好”或“问不明白”,这也导致他们不敢问责任。
二、有效提升小学科学探究责任意识措施
1.加强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基本技能的训练
首先,掌握一定量的基础知识是产生责任意识的前提,所以我们应当重视学生基础知识的学习、掌握。教师要鼓励学生广泛阅读,扩大知识容量。基本技能的训练是小学科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培养学生责任意识的一条有效途径。 科学课程涉及的内容虽然较为广泛,但它与人们生活的紧密联系也是其他课程所不及的。教师要抓住这一特点,引导学生多观察实际,回归生活,积极努力做好基础知识的铺垫。在课前教师可以让学生做好预习的准备工作,在上课时,加以适当导入。这样学生对于要学习的内容就会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和基础的铺垫,并且学生对学习对象存在许多责任,在此基础上进行学习,有利于激发责任意识,同时也促进教学效果的提升。
2.利用身边事物,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实物展示、实验操作等直观方式设置责任情境,在课堂外,教师则可以引导学生走进开放的大课堂——大自然。 苏霍姆林斯基说:“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身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小学生的知识水平有限,认知能力不强,这就使学生对大自然的各种现象和事物有着许多的疑问。我一直努力在教学课堂中营造一个轻松愉快,贴近生活的教学氛围。让学生直观真切地感受到可以从社会生活中汲取科学知识。
例如:在学习大树和小草时,我安排学生在课前从校园、放学路上 、公园、果园中收集一些植物,并让学生想一想以下责任:
(1)小草有根 、茎 、叶 、花 、果实吗?
(2)小草的生长,你认为需要什么条件?
(3)你觉得小草和大树有什么不同呢?
通过这些责任让学生体会到科学来源于身边事物,以此为例学会提出更多的责任并进行探究。
3.教给学生提问的技巧,促进责任意识的形成
学生责任意识的培养不光只是鼓励学生多提责任就行的。其实它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陶行知先生在一首诗中曾说:“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许多学生对某种现象有疑问,却不能准确、清晰地将自己的疑问表达出来。所以,教师应当教给学生一些提问的技巧。 例如,告诉学生凡事要多问一个“为什么”、“怎么办”。 首先,教师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模仿和学习他人的提问方式。久而久之学生就会潜移默化地运用这些提问方式,提出一些较有价值的责任。其次,教师可以借教材上现有的题目,如“想一想”,要求学生在弄懂教材基本原理的基础上,通过举一反三的方式提出责任。从而帮助学生整理思绪,使头脑中的疑问变得具体、清晰。 再次,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小组自主、合作中学习,让他们互相质疑、交流,共同开展探究和学活动,共同开展探究活动。
例如:在《我们知道的磁铁》一课上完时,教师可提出这样的责任:“关于磁铁你还想了解哪些知识? ”“磁铁的成分是什么? ”“磁铁为什么具有磁性? ”“磁铁为什么能吸铁? 不能吸其他的东西? ”“指南针是磁铁,为什么只能指向南北? ”这些责任能激发探究活动的深入开展,可以说是高质量的责任。 如果学生能提出这样的责任,说明他们的责任意识强化了,这也是培养学生责任意识的捷径。
4.创设自由空间,保证充足时间,是培养学生责任意识的关键
学生的责任意识是从有疑问到无疑,再产生新疑问的持续过程。发现和提出责任的目的是为了解决责任。学生在多种智能的参与下解决责任的过程,需要创设自由探究的空间,教师应给学生充裕的时间和空间,同时给予有效的指导,尽量让学生体验解决责任的快乐,这是培养学生责任意识的关键。
例如:在学习教科版《斜面》这一课,学生对“斜面是否省力”这一责任早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有了责任就得让他们来解决责任。教师先组织学生猜想,再让他们自己设计研究方案,并告诉学生只要方案可行,想怎么研究就怎么研究。然后提供 15 分钟的整段时间让学生自由探索。 结果有的组得出:斜面越平缓越省力;有的组说斜面在0 到 90 度之间是省力的; 有的组说在 90 度时不省力也不费力等等。 在解决责任的过程中他们又会产生这样的新责任:“我们为什么这样设置,别的组是怎么设置的,为什么各组的情况都不是一样的呢? ”在解决责任的充足的探究时间和空间中,又增强了他们的责任意识。
5.教师优化教学设计,让学生“想问”
要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科学探究当中来,教师需要精心地为学生创建一个与科学知识相关的责任情境。以此来激发学生的课堂参与意识,培养其勤学好问的学习习惯。设置一个有效的责任情境,不仅决定了这节课教师教学思路的如何展开,而且也决定了学生对于科学知识 ,能否得到有效的吸收的关键。但是,由于科学课所涉及的内容较多。因此,在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教师要根据课程目标来设计集中的、有内在联系的责任情境。在表达责任情境时要简明扼要,整合责任的难易程度 。在提问方式上要注意运用多样化的提问方式。
例如:在观察水葫芦和金鱼藻等水生植物时,可以采取老师问,学生答的方式,“同学们,你们通过观察能说说,水葫芦河金鱼藻的区别吗?” 也可以采取学生问,学生答的方式 ,“我们一起来讨论下,水葫芦和金鱼藻的生存环境?”还可以采取学生问,老师答的方式 ,“老师,水葫芦为什么能浮在水面上?”
三、结语
发现责任、提出责任是人类的宝贵品质,不能发现责任,就谈不上创新。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在课堂教学中,要真正体现 “学生为本”,就要给学生主动提问的时间和空间,同时要处理好“提问”与“释疑”的关系。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的责任意识,全面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
参考文献:
[1]顾强,孙秀艳.让学生在自主探究的科学活动中获得情感体验[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05.6.
[2]薛荣慧.创设多元教学环境锻炼创新探究能力[J].全国商情.2010.1.